学习参考第53期

Ø 学习金句

践行全球文明倡议我们要践行全球文明倡议,赓续传统友谊,密切人员往来,加强治国理政经验交流,深化文明互鉴,增进相互理解,筑牢中国同中亚国家人民世代友好的基石,携手建设一个相知相亲、同心同德的共同体。——习近平2023519日在中国—中亚峰会上的主旨讲话

更好发挥审计在推进党的自我革命中的独特作用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新征程上,审计担负重要使命,要立足经济监督定位,聚焦主责主业,更好发挥审计在推进党的自我革命中的独特作用。——习近平2023523日在二十届中央审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

开拓造福各国、惠及世界的“幸福路”今年是我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十周年。这个倡议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探索远亲近邻共同发展的新办法,开拓造福各国、惠及世界的“幸福路”。——习近平2023524日在出席欧亚经济联盟第二届欧亚经济论坛全会开幕式并致辞时的讲话

推动科学技术更好造福各国人民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人类要破解共同发展难题,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国际合作和开放共享。中国坚定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愿同世界各国一道,携手促进科技创新,推动科学技术更好造福各国人民。——习近平2023525日向2023中关村论坛致贺信

  

Ø 学习重点

529日,国家主席习近平《携手建设守望相助、共同发展、普遍安全、世代友好的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在中国-中亚峰会上的主旨讲话》单行本,已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即日起在全国新华书店发行。

5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建设教育强国进行第五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

53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主席习近平主持召开二十届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习近平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刻认识国家安全面临的复杂严峻形势,正确把握重大国家安全问题,加快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努力开创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61日,第11期《求是》杂志发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

62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北京出席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Ø 全区要讯

529日,区级机关“英雄支部”携手“雨花红谷”持续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以“服务‘零距离’ 助企‘加速度’”为主题,联合区发改委、软件谷科技创新部,通过“线上”组团服务,权威在线解读《雨花台区关于促进“全面创新、全域高新”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试行)》,及“1+6”政策包。

63日上午,南京市专精特新千校万企紫金行动——东南大学校企协同创新推进大会在南京雨花台区举行。此次活动全面推动专精特新企业与东南大学深度交流,努力构建地方、高校与企业协同创新的对接机制,加快建设培育专精特新企业示范城市。

  

Ø 政策专题

雨花台区关于促进“全面创新、全域高新”

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试行)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国家和省市决策部署,进一步聚焦“全面创新、全域高新”,以打造“滨江首岸”、锚定“数字首位”为目标,全面激发企业创新创造活力和全区经济发展动能,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南京新实践的雨花篇章,特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新发展理念,强化大抓产业、抓大产业的鲜明导向,围绕“全面创新、全域高新”目标定位,抢抓世界级数字经济名城建设的关键机遇期,按照整体谋划、分类指导、精准施策的原则,突出创新驱动“主攻点”,夯实产业带动“发力点”,紧盯环境推动“切入点”,充分发挥政府在顶层设计、统筹规划、组织协调、政策扶持等方面的引导作用,大力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奋力谱写现代化典范城市创新名区建设的崭新篇章。

二、基本原则

坚持前沿引领。深刻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趋势,聚焦先进制造业集群和主导产业链,主动谋划前沿性、颠覆性新兴产业,培育人工智能、软件定义汽车、高端工业软件等前沿产业,不断抢占先发优势和前沿高地。

坚持创新驱动。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提高科技、人才、资本等创新要素供应水平,不断完善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政产学研协同融合的创新生态,形成平台、团队、项目、成果的集团军,以创新激发产业发展新动能。

坚持集群发展。充分发挥软件产业特色,打造数字经济策源地、软件产业标志区、专精特新企业集聚区,招引培育一批独角兽、瞪羚等高成长企业,加速推动产业生态化,不断提升产业集群的附加值和影响力。

坚持链式培育。建立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要素资源平等获取机制,遵循企业发展规律和不同阶段实际需求,在土地楼宇金融信贷、人才人力、研发技改、科技专项等方面给予分类精准支持,实现效益最大、效率最优。

三、政策体系

设立雨花台区“全面创新、全域高新”产业高质量发展政策资金6亿元,构建“全面创新、全域高新”产业高质量发展“1+6”政策体系。其中,“1”是指《雨花台区关于促进“全面创新、全域高新”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即本意见),重点明确产业方向、目标、相关原则等内容;6”是指面向软件和信息服务业、都市工业、商务商贸业三项产业政策以及助力产业发展的创新、人才、金融三项要素资源保障政策,即《雨花台区关于加快软件及信息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意见》《雨花台区关于加快新型都市工业发展的政策意见》《雨花台区关于加快商务商贸业发展的政策意见》《雨花台区科技创新政策实施办法》《雨花台区“科学家集聚区”政策实施办法》《雨花台区科创金融政策实施办法》(具体内容附后)。

1.打造高端软件产业地标。聚焦“全省数字经济创新中心”建设,扩大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的集聚效应,进一步做大做强通信软件、云计算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及智能终端、集成电路和信创等六大产业集群,加快布局工业软件、软件定义汽车、未来网络等新赛道,推动数字技术应用向数字产品制造延伸拓展,全面激活数字发展动能,树立“数字经济看雨花”鲜明形象,打造全球有影响力的软件产业地标。

2.培育壮大新型都市工业。强化数字技术赋能都市工业,以“智改数转”为重要抓手,推动企业“上云入网”,实现新一代信息技术与都市工业的深度融合,加快打造以轨道交通装备、智能电网、机器人、智能硬件设备、高端电子元器件为支撑的新型都市工业产业集群,培育一批拥有核心技术的“专精特新”企业,打造一批都市工业产业园、“专精特新”特色园区。

3.加快发展现代商务商贸业。加快发展高层次开放经济,建设雨花台区跨境电商产业园区,支持商务商贸领域重点企业开拓国内外市场,加快发展新零售、数字出版等新型消费以及跨境电商、外贸综合服务等新模式、新业态,推动商务商贸业与数字经济融合发展。

4.构建高效科技创新体系。强化创新引领,加快高能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推动校地深度融合,构建“政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协同创新体系。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鼓励技术转移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推进关键核心技术研发攻关,推动科创企业森林枝繁叶茂。

5.打造高端产业人才梯队。实施“科学家集聚区”人才计划,构建更具吸引力、更富靶向性的人才政策体系,引进一批“高精尖缺”科技人才和创新团队,不断深化人才“引育留用管”全链条服务,推动雨花从“工程师集聚区”向“科学家集聚区”迈进,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6.优化全周期金融服务。围绕科创企业成长、新兴产业培育、产业资源导入等领域,打造“及时雨”科创金融综合服务平台,深化“政银担”合作模式,促进“投贷联动”,为科创企业提供多元化和全周期的金融服务,以金融源头活水为产业发展赋能,打造“资本市场雨花样板”。

四、相关要求

(一)扶持对象

1.在雨花台区内依法注册纳税、符合我区产业发展方向且纳入相应统计平台()的企业,达到规上企业标准的还须主动配合纳入规上企业管理。

2.企业须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守法诚信经营且近三年无严重失信行为,未拖欠应缴还的财政性资金。

3.企业须主动提供扶持政策资金专用账户,并加强专用账户管理。对未及时提供的企业,一律暂缓拨付资金。

4.对虚假申报获得扶持资金的企业及个人,依法依规进行处理,并及时追回资金,三年内不得享受任何扶持政策,同时按信用管理要求纳入公共信用信息综合管理乎台。

5.企业须签订承诺书,承诺自享受政策起若迁出我区,须经相关部门会审并全额退还根据本政策所享受的扶持资金。

(二)兑现原则

6.企业可同时申报本政策体系中的多项扶持政策,但同一事项获得国家、省、市、区政策扶持时,可采取就高原则,不重复享受政策。

7.产业发展引领作用大、经济效益高、社会效益好的企业(含招商企业或项目),采取“一事一议”的方式给予扶持。

(三)资金管理

8.强化产业资金预算管理。产业资金预算由各牵头单位提出,经区财政部门审核后,形成扶持资金预算报告,履行法定程序后实施。对超出当期预算需追加的资金,实行预先审批,履行法定程序后予以追加预算安排。不在本政策体系内的各类政策,原则上不安排预算,特殊事项报区委区政府研究确定。

9.规范重大资金事项决策程序。用地项目和计划总投资5亿元()以上项目(含招商等“一事一议”事项),履行“三重一大”程序,报区委常委会研究通过后方可实施。

10.合理划分区街(园区)事权和支出责任。区街(园区)负担比例按照《关于优化区对街道(园区)财政管理体制的通知》(雨委发201949)要求执行。

11.强化扶持资金管理监督。成立联合评审委员会,建立联合会审、评估督导机制,对扶持资金申报、评估、验收全流程监管。各主管部门及板块要建立所有产业扶持、招商引资(含“一事一议”)等各类资金台账,每季度报区财政局备案,区财政局核实有关情况,每季度向区委常委会报告。区纪委监委、审计局组织资金使用情况年度专项巡查审计,每年形成专项报告,在次年3月底前向区委常委会报告。

五、其他事项

1.本实施意见附件中有关政策,由各行业主管部门负责解释。

2.本实施意见自202311日起施行,试行期至20231231日。涉及到各具体政策兑现起算年度自202311日起计算。在202311日之前已按相关程序确定支持的,按照原政策兑现。试行期间如遇国家、省、市有关政策调整,则按新政策执行。

  

Ø 资政参考

深植数字基因走特色发展之路

高质高效推动软件名园创建

区政协委员工作委员会

党的二十大就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建设数字中国作出新部署。南京明确提出用4年时间打造万亿级国家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集群,2021年《南京市推进软件名城提质升级打造万亿级产业行动计划》指出将软件谷打造成世界级软件名园。雨花台区作为南京中国软件名城建设的核心区和标志区,牢牢抓住了数字经济发展的重大契机,立足全国首批、江苏唯一的国家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示范基地、国家数字服务出口基地,在推动数字经济加速发展方面走出了一条特色发展、融合发展之路。

一、软件名园创建基础

一是数字经济体系完备,影响力不断扩大。以数字经济为引领,聚焦6+2+X”的产业发展体系,在项目投入、产业迭代上重点发力,通信软件及运维服务、云计算大数据及信息安全等六大产业集群先发优势日益凸显,产业规模不断壮大、产业层次持续攀高、产业体系全面完备。

二是产业集聚效应凸显,引领力不断加强。2022年,实现软件业务收入2600亿元;今年一季度,全区软件产业继续保持较快增长态势,实现软件业务收入603.62亿元,同比增长12.7%;新增软件产业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总量达1162万平方米;新增涉软企业90家,总数达3932家;新增涉软从业人员5000人,总数达34.5万人。

三是双创示范作用显著,创新力不断提升。双创工作64获国务院督查激励,先后完成国家数字服务出口基地复评,通过全省首批信创产业先导区验收,建成全省首个数字经济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和数字经济人才市场,获批建设南京数字贸易示范基地,成为全市乃至全省数字经济品牌影响力最强、资源集聚度最高的板块,成功获评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双创载体总数达47家,其中国家级9家、省级18家。完成科技型中小企业市级入库2161家,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破千家,数量居主城第一,独角兽、培育独角兽、瞪羚企业52家,培育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3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2家,引育国家级重点人才6人。

四是营商环境持续优化,竞争力不断增强。强化政策供给和服务赋能,确立新的1+6”政策体系,将覆盖超过5300家企业。与上交所共建雨花资本市场“直通车”,打造“及时雨”政策直达平台,设置“7天×24小时不打烊”数字虚拟服务专员。启动实施“智慧软件谷”平台二期建设,推进智慧服务和双创服务两端融合,实现与区“及时雨”等服务系统数据共享。健全完善“1+8+100”重点企业跟踪服务机制,建立重点企业服务专班,构建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优质配套加速落地,“两桥”购物中心、人才公寓、科学家公园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宜研的城市功能不断提升。

二、面临的挑战

经过多年的发展,软件谷依托空间资源和营商环境,实现了规模扩张,已经成为南京乃至全省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的发展高地。但近几年,纯软产业发展遇到瓶颈,产业高度集中在软件信息服务业,产业链不够长、韧性不够强等问题日益凸显。一是长板优势亟待进一步锻长。目前国内近350家软件园区,其中超过七成均以应用软件为主攻方向,园区之间对优秀企业、重大项目和高端人才的争夺趋于白热化,软件谷长板优势减弱。二是协同联动的良好格局亟待进一步完善。产业链上下游协同联动的良好格局尚未形成,各产业联盟缺乏紧密互动,产业链和供应链企业“抱团研发”的格局尚未形成,基础软件、工业软件、应用软件、开源软件等关键软件融通发展格局亟待形成。三是发展空间和承载能力支撑亟须进一步增强。目前软件谷南北园范围内规划产业用地具备使用条件的面积基本见底,规划商办用地已具备使用条件面积不足,未来几年存量土地将会使用殆尽,增量土地接续难,将成为软件谷可持续发展的最大瓶颈。

三、对策建议

(一)锚定软件名园创建目标,进一步拓宽园区视野思路。一是树牢“数字经济看雨花”的发展定位。坚持把数字经济产业作为“战略重心”不动摇,紧抓名园创建发展机遇,围绕数字经济产业链,联合专业化智库机构开展重大问题和政策研究,聚焦总量、结构、速度,全面推动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同步发展、融合发展,构建有雨花特色的数字经济生态,以更高起点、更高标准、更快节奏建设“数字谷”。二是利用资源禀赋加快优势产业集聚。强化链式思维,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做强做优新一代信息技术优势产业,培育壮大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现代服务业、网络安全等高成长产业,加大国内外领军企业、代表产品、核心技术、重点团队等培育引进力度,遴选发布硬核科技企业榜单,组织硬核科技企业场景对接,打造硬核科技成果展示平台,打造特色更加鲜明的产业集聚区,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三是分类引导加快未来产业前瞻布局。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重点聚焦人工智能、未来网络、量子信息、区块链、基因技术、类脑智能、元宇宙等产业前沿,构建“新场景开放—新物种集聚—新赛道形成—新治理创新”的新打法,以新场景的开放吸引独角兽、瞪羚等新物种集聚,通过技术创新、模式变革、产品迭代、机制突破等催生新赛道,培育和储备一批全球有竞争力、国内有影响力的未来产业。

(二)擦亮国家双创示范品牌,进一步提升发展质效能级。一是聚力打造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升级版。积极打造创新策源地,推动新型研发机构完善创新链条,支持建立应用研究-技术开发-产业化应用-企业孵化于一体的市场化运行机制。聚焦基础软件、高端应用软件、网络安全等重点领域,建设国家级创新平台,承担国家科研项目,开展联合技术攻关和产品创新。鼓励新型研发机构联合国内外知名高校院所,围绕轨道交通、工业机器人等领域搭建联合研发中心。支持行业龙头企业搭建“链式”数字化转型平台、行业级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树立数实融合标杆。二是聚力打造更加包容的创新生态。充分发挥软件谷双创服务中心、“谷雨”双创学院、UP创业学院等平台优势,链接和匹配更多高端科技服务机构资源,推动“产业+项目+人才”联动发展。利用各类产业联盟、公共平台吸引更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高校院所、金融资本等共同参与政产学研金合作,提升产业链的稳定性和发展韧性。牢固树立人才第一资源理念,加快推进科学家集聚计划,推行“首席数字官”制度,实现数字人才随产业流动,向数字产业随人才聚集的转变。三是聚力打造更加丰富的应用场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不断丰富应用场景,提升相关业务系统的稳定性、易用性和场景适用性。强化“前沿技术+场景应用”,推动软件和人工智能技术在能源、交通、制造、教育、文旅等领域融合应用。引导创新产品率先在区内示范应用,为谷内企业特别是初创型企业产品应用提供市场和机遇,依托谷内资源,打造数字治理典范城区。积极参与世界智能制造大会、软博会等重大会展活动,持续提高谷内数字经济企业的品牌度。

(三)立足优质项目聚集牵引进一步夯实发展支撑后劲一是深入开展产业链招商。聚链成势,深耕产业链条靶向招商,坚持“走出去”和“请进来”双管齐下,着力引进一批具有重大带动作用的未来产业头部领跑企业,鼓励优势资源开放共享,为中小企业创业创新赋能,推动产业链创新链融通发展。培育优势支柱产业、壮大产业链,通过聚集上下游产业、降低综合配套成本、拉长产业链,降低产业风险。同时,主动对接北京中关村、上海张江、深圳南山、杭州滨江等国内创新高地,举办海内外招商推介会,加快科技资源集聚,吸引科技龙头企业在区内设立分支机构。二是数字化赋能精准招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技术,绘制产业链图谱,精准掌握产业发展现状,全面摸排企业信息,形成一套完善的产业图谱、工作图、政策包和项目资源库,通过整合分析产业数据资源,挖掘区域主导产业招商目标企业并精准触达,通过数字化技术赋能实现招商工作精准化、招商管理服务专业化及招商产业集群化。三是推进低效用地的再开发。进一步加强谷内片区空间资源梳理,推进低效用地再开发,提高土地集约利用程度,配合完善《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方案》和编制《城市更新相关方案》,快速推进机场二通道北段隧道段和梅苑南路跨秦淮新河大桥桥梁等重大项目。

(四)紧盯营商环境深度优化,进一步丰富服务保障内涵。一是开展特色企业服务。持续树牢“人人都是营商环境,人人都有责任”理念,主动对接、积极争取,建立“企业秘书”工作机制,整合国家、省市区谷一揽子惠企政策举措,通过“精准滴灌”和贴心服务,推动中小微企业快速成长。依托“及时雨”政策直达平台、智慧软件谷平台,建立更加精准惠企政策投送机制,按“一业一策”提供企业全生命周期政策扶持,最大限度帮助企业争取各级各类政策支持。二是优化统筹协作机制。加强跨部门、跨区域、跨层级的组织联动,加强对重大问题、重大项目、标杆工程统筹调度,实现分工协作、沟通对接、督促落实、一体推进。成立数字经济发展顾问团、数字经济企业家俱乐部,针对数字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短板、发展重点、政策措施建言献策。建立容错纠错的创新环境,开展制度先行先试和政策创新,鼓励创新主体在“安全空间”内试错创新。三是创新金融服务模式。健全科创金融服务体系,设立风险补偿资金池,健全企业数字信用体系。提升“长线资本”在产业培育中的参与度,做大做强雨花台区双创投资引导基金,大力引进各类金融与基金、风投等机构,深化与上交所、创投、证券等机构合作。主动引入数字银行、科技文化银行、优质创投资金、私募基金VC PE、证券公司、保险公司设点展业,深入合作,支持初创、中小数字企业成长壮。持续深化上市企业培育服务,支持培育入库企业加快登陆资本市场步伐,鼓励证券公司创新IPO 模式,联动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为企业IPO出谋划

  

Ø 他山之石

提振民营经济信心需响鼓重锤

全国政协委员,中审众环会计师事务所首席合伙人石文先

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党长期执政、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力量,是“自己人”,要引导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消除顾虑,放下包袱,大胆发展。总书记对民营经济的重要论述和指示,为民营经济定位和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是新时期党和政府以及全社会做好民营经济工作的根本指南。

当前,我国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家正面临困难较多、发展信心不足、预期偏弱等多重压力。坚定不移贯彻执行习近平总书记对民营经济的重要指示和论述,营造重视民营经济、支持民营经济、尊重民营企业家的良好社会氛围,既是党中央的政治要求,也是提振民营企业家信心、扭转民营经济长久发展预期的根本之举。

完整准确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民营经济的重要论述和指示精神,不仅需要我们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不断提升学养水平和理论修为,更需要我们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不断强化实践自觉,以标志性举措为抓手、实质性行动为彰显,综合施策、齐头并进,着力提升公平公正的民营经济法治环境、营造友好共进的民营经济舆论环境和构建透明合理的市场机制。提振民营企业家信心,做好民营经济工作,应把握三个维度重点发力。

形成有利于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法治环境。司法机关需做实“平等保护”,明确对企业负责人涉经营类犯罪依法能不捕的不捕、能不诉的不诉、能不判实刑的提出适用缓刑建议,大力彰显依法平等保护的决心。同时,也要做到“真严管”。对拟依法不捕、不诉的,督促涉案企业作出合规承诺、落实合规整改,帮助相关企业追根溯源、查找原因,填补漏洞、完善制度,促进其合规守法经营。通过营造法治化的营商环境,依法保护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促进各类经营主体公平竞争,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壮大。

营造有利于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舆论环境。对于社会上一些刻意抹杀民营经济价值地位、恶意诋毁民营经济发展形象的错误舆论,需要通过主流媒体进行纠正、及时澄清,不能有丝毫含糊,以形成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鲜明政治导向。对一些为吸引流量,编造、散播不利于民营经济发展错误观点的自媒体平台,要综合运用舆论、行政、司法手段坚决打击。通过良好社会舆论氛围,让民营企业从业者真正感受到尊重和价值。

通过标志性制度构建让民营经济感受到市场的公正透明和温暖。不断健全完善金融制度体系,建立国企、民企一视同仁的融资制度环境,切实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难题。同时,要支持、鼓励民营企业在前沿科技创新、国家重大战略任务中挑大梁、担重责,通过加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建立面向民营企业的共性技术服务平台,为民营企业自主创新提供技术支持和专业化服务。另外,要根据市场公平原则和聚焦主职主业要求,对国有企业和国有资本同样设置“红绿灯”,支持、鼓励、保护民营企业在擅长领域更好发挥机制优势做强做大。

响鼓配重槌,沉疴需猛药。当前,民营经济正处于信心提振关键时期,尤其需要良好的发展环境。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和指示,已经为新时期民营经济健康发展把舵定向。贯彻落实“两个毫不动摇”,既需要全社会齐擂“响鼓”,更需要政府部门持续不断地重槌重锤。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恢复民营企业家信心,让民营经济的发展环境越来越好、发展空间越来越大。

  

Ø 工作简讯

530日,区政协召开十届七次常委会,围绕“全力创建首批中国软件名园,提升数字城建设成效”开展专题议政,中国(南京)软件谷管委会副主任黄海泉应邀参加,区政协主席余清讲话。

531日,区政协副主席朱天燕主持“委员接待日”活动。

62日,区政协召开“数字政协”专题办公会,区政协副主席项前主持。

62日,区政协机关干部参加“垃圾专项整治月”活动。

64日,为提升委员及政协机关干部的履职能力,区政协副主席朱天燕带领政协委员及部分机关干部二十余人,赴北戴河参加全国政协163期地方政协干部(委员)培训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