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打造行业高峰,实干筑建产业地标

产业地标是一个城市的标志性产业,代表一个城市产业发展高度和市场竞争力。去年底,市委市政府出台了《打造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地标行动计划》,提出要打造全省第一、全国前三、全球有影响力的软件产业地标,推动南京由中国软件名城向国际软件名城迈进,这不仅是南京建设创新名城、提升城市首位度的重要举措,更是加快软件谷和雨花发展的新机遇和新引擎。

一、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地标核心区建设情况

近年来,中国(南京)软件谷始终坚持“高端化、国际化、品牌化的发展方向,牢牢抓住市委市政府将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确立为4+4+1产业体系四大服务业主导产业之一以及打造南京市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地标两大战略机遇,紧扣高质量发展要求,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聚力聚焦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发展,先后获批全国首批、江苏唯一的国家新型工业化(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示范基地、国家数字服务出口基地,积极创建中国软件名城示范区,2019年软件业务收入达1800亿元,占南京市比重达35.4%,集聚涉软企业超2800家;涉软从业人员总数达28.5万人,软件谷品牌效应持续放大,产业集聚能力不断提升软件谷打造全市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地标核心区的实力不断增强。

特别是今年以来,面对复杂多变宏观环境,以及新冠肺炎疫情冲击,软件谷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 “一手抓防控、一手抓发展,统筹推进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凝心聚力狠抓“六稳力促“六保,奋力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 双胜利全力建设“国内领先、国际一流专业软件园区。

1.全面落实“四新”行动计划。新基建方面:统筹32个新基建及关联产业项目(其中研发类项目19个)加快建设,计划总投资85.88亿元,2020年计划投资23.75亿元。新消费方面:升级传统消费,增加消费活力促进新型消费;组织楚翘城发展夜间经济,积极推进区域内消费回补和潜力释放。新产业方面:突出新一代数字经济、新型都市工业、科技服务业、未来新业态等产业方向,突出抓好产业链、技术链、创新链,聚力补链延链强链,打造新发展平台,发展新应用场景。新都市方面:软件谷新都市行动计划项目共分为片区环境整治类、城市综合客厅建设类、打通跨行政区断头路类、城市路网建设类4类15个项目,全部按照序时进度推进。

2.全速推进重大项目招引。积极拜访中国软件协会、北京软件协会、深圳软件协会、天源迪科等协会和企业,推进航天科工706所、德拓信息、中元股份等20余个重点在谈项目。承担区人代会项目35个,计划总投资245.95亿元,当年计划投资额85.52亿元项目投资和进度均达序。其中:浙大网新项目已经完成规划调整,正在进行总平方案设计;亿嘉和智能巡检机器人研发基地项目基础建设;宇龙通信项目正在进行主体建设,预计7月上旬主体封顶。

3.努力优化服务环境。加快推进软件谷体制机制改革,成立企业服务部,统筹软件谷企业服务经济网格工作,全区企业服务专员工作方案基础上,深化软件谷企业服务工作,做到重点企业专员专人服务全覆盖企业发展共性问题体难点一体研究、一体解决。优化软件谷硬件配套环境,加快南园总部经济园金融科技产业园、北辅道产业集群南大数码产业园智慧城市产业雨花人工智能产业园等一批特色园区建设,拓展软件谷未来产业发展空间。

4.全面提升双创服务品牌。建立健全高企培育库和重点企业创新全要素监测数据库,构建由众创空间、新型研发机构、孵化器、特色园区载体组成的高企摸排培育服务支撑网络,摸排1500余家企业宣传高新技术企业政策,并对370家有初步意向的企业开展高企申报动员和辅导,全力完成2020年通过高企认定174家目标任务。

二、存在的困难和不足

1.“领头羊”作用还需要进一步加强。江宁、建邺、江北新区等板块软件产业发展很快,项目招引力度非常大,体现在数据上,去年江宁软件业务收入突破1400亿元,距离我们只有300多亿差距,形成追赶超越态势。软件谷在全市软件产业的体量优势面临威胁,如果我们不加重视,稍有疏忽,将丧失在全市的“领头羊”地位。

2.“龙头型”企业还需进一步招引。2019年,除去房地产企业项目,全口径纳税10亿以上的企业仅有早些年引进的华为、中兴两家,说明我们好企业、大项目还不够多,软件行业内的巨头在雨花落地还比较少,新的增长点还需要进一步挖掘。

3.“吸引力”竞争还需要进一步提升。杭州、成都、武汉等城市不断加大软件产业投入,市内的江北新区、河西、江宁等板块强势崛起,软件产业竞争日趋激烈,软件谷产业政策、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与重点城市相比、与外区相比不具备优势,对企业和人才的吸引力不够强。

三、具体建议

1.抢占数字经济风口,推动软件产业集群再升级。当前世界经济正经历深刻的数字化变革,从产品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到营销管理、服务支撑等,数字化已经渗透到产业链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区委打造“数字经济创新引领区”的决策部署,紧紧围绕“产业链、技术链、创新链”,通过“强链、补链、延链”,进一步巩固和提升“四大创新产业集群”,夯实产业地标基础。一是要做强特色优势软件。以华为南京研究所、中兴通讯南京研发基地两大龙头企业为引领,持续放大通信软件及运维服务产业集聚优势,加强“未来网络”核心技术和体系架构、核心路由交换技术、新型路由交换技术等研发,积极发展软件定义网络、5G软硬件平台、网络操作系统关键产品。二是要突破关键软件和服务短板。以润和软件、翼辉信息、诚迈科技等骨干企业为支撑,支持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等基础软件技术、产品研发和应用,打造金融信息创新中心、工控信息创新中心和政务信息创新中心,形成具有全国影响力、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的应用协同攻关基地。三是要致力发展新兴业态。以浩鲸、亿嘉和、硅基智能为核心,开发图像识别、语音识别、机器翻译、自然语言交互、机器人等应用软件及智能系统解决方案,形成新的百亿级人工智能产业集群,打造全省乃至全国人工智能产业高地。

2.瞄准行业细分领域,推动产业企业培引再攻坚。标志性企业是打造产业地标的主导力量和重要依托。要在培育引进软件行业细分领域冠军上下功夫,做大软件产业规模,提升软件产业层次,擦亮中国(南京)软件谷品牌。一是要打造龙头骨干企业。在云计算、大数据、工业互联网、关键信息技术、共享经济、5G应用等领域引进培育一批龙头企业,增强龙头企业整合资源能力,打造服务能力强、生态体系完备的公有云平台,鼓励中小企业利用云平台开展行业应用开发,努力形成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公共云计算龙头企业和平台应用企业群。二是要培育高成长型企业。聚焦产业前沿领域,遴选一批创新能力强、专业化程度高、发展潜力大的优势高成长型软件企业,开展核心技术攻关、创新产品开发和应用示范推广,努力新培育一批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引导推动高成长型企业利用主板、中小板、创业板、科创板、新三板、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等多层次资本市场融资,实现跨越式发展。三是要引进总部经济等知名企业。借助美国硅谷高创会、芬兰中欧创新中心、爱尔兰海外协同创新中心等境外载体,以及中国软协、北京软协、深圳软协等国内平台,引进全球软件500强企业、国内软件百强企业、国内外上市软件企业等在软件谷设立综合型、区域型、功能型总部,积极按照市总部经济发展有关扶持政策给予重点支持,进一步提升软件谷知名度。

3.聚焦平台载体建设,推动产业发展生态再优化。功能丰富、稳定高效的公共平台有利于汇聚高端要素集聚,是打造产业地标的“孵化器”。尤其对于软件产业而言,服务平台和创新生态是最被企业家、创业者看重的要素。很多项目落户后反馈,就是看中了整体生态,能找得到企业发展所需的人才和平台。一是要加强科技创新。加快“两落地一融合”,支持软件领域新型研发机构等创新主体,围绕基础软件、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5G应用、区块链、信息安全、虚拟现实/增强现实(VR/AR)等重点领域开展关键技术联合攻关,推进产学研联合发展,加快推进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二是要推动示范应用。积极帮助软件谷创新产品开拓应用市场,将软件谷创新产品优先列入政府部门和事业单位采购目录,支持软件谷新技术、新产品、新服务在南京市、南京都市圈开展示范推广应用。三是要加大公共平台建设力度。加快产业链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根据不同产业链的特点,建立产业集群线上线下信息共享平台,建立各方定期对接工作机制,加强政府、企业、行业协会的合作;支持企业、新型研发机构、高校院所合作共建创新平台。

4.坚持区谷协调联动,推动产业园区服务再精细。在当前创新驱动时代,产业园区的功能已经不仅仅是为产业提供物理空间,更是通过体系化的园区配套和服务的打造,创造产业发展的最优环境,从而汇聚各类产业要素,形成高效、活力的产业生态系统。一是要加大政策宣导力度。中央和省市区关于科技创新的政策很多,特别是在新冠疫情出现后,各级政府又加大了对企业的扶持力度,要转变理念,变“人找政策”为“政策找人”,加强区谷联动,开展组团式企业服务,通过集中宣讲、实地走访等形式,把各项政策宣讲好,让每家企业切实理解各项政策的申报条件和程序,积极辅助企业提交材料,及时兑现落实相关政策补贴。二是要优化企业营商环境。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以企业满意为目标,紧扣企业发展的痛点、堵点、难点,进一步加大“放管服”改革,精简审批事项,重塑审批流程,由串联线性推进变为并联协同推进,不断提高项目推进效率,进一步优化园区的营商环境。三是要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引进优质教育和医疗资源,配套高标准、高质量的交通、教育、医疗等公共基础设施;加快实现千兆光纤宽带、5G移动通信网络、WiFi的全覆盖,强化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吸引和留住企业、高端人才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