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开发区产业转型升级的路径思考

开发区政协工委

  开发区启建于2000年10月, 2006年5月获批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2011年成为软件谷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开发区经历了拉框架、铺规模、树核心、促融合四个阶段,产业由初期的低端制造业过渡到先进制造业,并逐步转型为软件信息业、文化创意产业和高端商务商贸业三大主导产业融合发展的产业格局。但从目前开发区现状来看,主要存在园区产业集中度水平较低,尚未形成规模集群效应;创新创业平台之间联系较少,尚未形成联动效应;园区缺少生活配套,尚未形成城市人气集聚作用。如今,随着开发区全面融入软件谷建设,产业转型发展进一步升级,开发区走到了“二次创业”的重要关口。为此,建议:

  一、推进新兴产业发展,倒逼原有产业转型升级。一是完善创新创业和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为园区企业发展提供必要支撑,促进软件信息业、文化创意业、高端商务商贸业等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引导一批优秀企业成为园区未来发展的核心力量。二是推进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一方面,淘汰落后的产能及技术, 深入挖潜进行技术改造,另一方面,积极向高端制造业进行转型升级,向产业链 “微笑曲线” 两端延伸,大力推进与新兴信息产业及互联网的融合。三是加大闲置土地和低效用地清理盘活力度,建立完善节约集约用地绩效考评体系,努力实现园区资源利用最优化、产出贡献最大化。

  二、加强企业联系融合,增加园区发展活力。一是主动加强园区企业之间的联系融合,采取建立企业理事会、企业交流促进会等方式,加快企业交流,实现产业集聚效应、产业链的形成。二是按照“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原则,在政务服务、环境建设和政策支持等方面积极配合园区企业发展,为园区企业构建良好的发展环境,并组织召开企业“月谈会”,真正让园区的企业唱主角,为企业创造沟通交流的机会,促进企业间技术和资金方面的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努力打破传统企业僵化的发展模式,实现园区内企业的互动、互补、互融的发展模式。

  三、放大园区特色亮点,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一是加快推进开发区体制机制创新,按照区委、区政府要求,着力构建产权制度合理、符合市场规律的独立开发建设平台,探索实行“实体化管理、企业化运作”,加快由管理园区向经营园区转型。二是加快推进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强化协调、积极作为,加快龙藏大道沿线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的建设。三是加快推进特色园区建设,切实按照项目发展规划,紧锣密鼓推动雨花国际汽贸区、数字出版基地和电子商务产业园建设步伐。四是加快推进老旧企业提档升级,充分利用法律法规、产业政策和行政指导等资源,推动园区老旧企业产业业态转型,促进建筑形态进一步转变。

  四、改善园区基础环境,促进城市品质提升。一是在城市管理上下功夫,打通开发区外部通道,完善开发区内部道路、景观、绿化、功能,加快由“工业孤岛”向“产城融合”转型。总结园区基础设施管理服务外包工作经验,进一步扩大道路、绿化、排水、路灯等设施市场化、专业化维护管养范围,提升园区科学化管理水平。二是在绿化提档升级上下功夫,加快完善方案,继续分段分期地稳步推进滨江大道、凤集大道等主干道路绿化配套提档升级。三是在完善服务配套上下功夫,加紧推进中兴路北延工程,进一步完善与主城连接路网,协调配套增设公交环线、园区公交微循环站点和自行车租赁点,积极推动商业地块挂牌与开发,加快园区生活、教育配套服务建设。四是在旧村改造上下功夫,积极推动规划编制修订、土地指标落实和资金融通筹集,启动城市森林项目开发建设。

  五、打造特色产业园区,实现资源最佳配置。一是配强招商引资队伍,集中力量招“强”、招“特”、招“新”,大力引进投资强度大、产出效益高、环境影响小、符合园区产业方向的大项目、好项目,努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打造新兴产业集聚地。二是着力推进制造业和服务业“两业融合”,积极发展信息服务、工业设计、金融、科技咨询和商贸商务服务,逐年提高服务业增加值占比,完善现代服务业体系。三是围绕打造特色产业区、产业链条区、产业服务区、生活居住区、商贸配套区,提高开发区项目、道路、楼宇、景观规划水准,强调规划精品理念。